對門診輸液病人拔針后按壓時間及護理效果的研究
責(zé)任編輯:mzszyyy 發(fā)布時間:2011-08-31 14:47:01 瀏覽次數(shù):
對門診輸液病人拔針后按壓時間及護理效果的研究
梅州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 中華門診 高玉玲
對在門診輸液后馬上離開的患者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在拔針后,如不對病人宣教拔針后的按壓時間及一系列的措施,會直接影響病人靜脈的完整性,造成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。為此在如何保護靜脈問題上,我們進行了研究,其結(jié)果如下:
1.對象與方法
1.1對象:2009年全年接受門診輸液的385人,輸液次數(shù)為1540例
次,作為對照組,2010年全年接受門診輸液420人,輸液次數(shù)為2100
次,作為試驗組,2組病人,年齡5-78歲,選用病人背部的靜脈網(wǎng),
前臂的貴要靜脈和頭靜脈。2年期間,護理人員沒有變動。
1.2方法:對照組按常規(guī)方法拔針,即按《基礎(chǔ)護理學(xué)》教科書中描
述:靜脈輸液完畢,以干棉簽按壓穿刺點,迅速拔出針頭,在局部按
壓穿刺點片刻[1]。試驗組實施以下護理措施:
1.2.1加強病人的宣教,說明保護好靜脈的重要性。病人的靜脈是病
人和護士的共同財富,保護好靜脈,減少局部淤血,可以減輕病人的
痛苦,同時可保持病人手背和前臂的皮膚完整性。另外,病人具有良
好的靜脈系統(tǒng),將會為搶救贏得時間,所以,保護好靜脈血管,是護
患共同的高尚行為。
1.2.2靜脈輸液完畢,護士拔針時用左手食指在針尖的上方約2cm處,
繃緊病人皮膚,右手持針柄,并將針柄抬高10~15度快速拔針[2],
然后立即用左拇指墊無菌干棉球沿血管縱向按壓,并加膠布固定。囑
病人用沒有接受穿刺的手,按住干棉球,中等力度,持續(xù)按壓5分鐘。
1.2.3按壓時間到達后,囑患者走路時,避免前后左右甩動接受輸液
治療的上肢,盡量抬高患手。膠布及棉球在1小時后撕去。
2.結(jié)果及分析 (見表1)
表1 靜脈輸液拔針后2組病人情況對照表
|
病人數(shù) |
輸液次數(shù) |
淤血面積直徑小于等于2cm次數(shù) |
淤血面積直徑大于2cm次數(shù) |
皮下淤血次數(shù) |
對照組 |
385 |
1540 |
52 |
116 |
168 |
試驗組 |
420 |
2100 |
13 |
3 |
16 |
P值 |
|
|
<0.005 |
0.005 |
<0.005 |
以上結(jié)果表明,2組病人輸液后皮下淤血發(fā)生例數(shù)以及淤血面積
大小方面,經(jīng)x2檢驗,具有顯著性差異,P值均<0.005。
3.討論
3.1加強宣教,提高病人對保護血管的認識。門診輸液病人從思想上
比較忽視對血管的保護。對照組病人一般是發(fā)生了大面積的皮下淤血
后才找護士,詢問是怎么回事,從面影響了日常手的活動,工作和社
活動,且淤血吸收較慢,臨床觀察>2cm的皮下淤血,完全吸收需5~10
天。提前加強宣教,對病人產(chǎn)生一定的影響,起到了相互配合的作用,
達到了保護靜脈的結(jié)果。
3.2拔針方法及按壓位置選擇的結(jié)果。靜脈輸液完畢拔針,用左手食
指在針尖的上方約2cm處繃緊病人皮膚,右手持針柄略將針抬高
10~15度,快速拔針后立即用左手拇指墊棉球沿血管縱向按壓,可以
減輸拔針時的疼痛,特別是患兒,消除拔針時的恐懼感,避免了皮下
淤血的形成,有利于此靜脈的現(xiàn)次使用。
3.3拔針后按壓時間的選擇結(jié)果。本研究選擇了無菌干棉球,為臨床上使用的一般大小的干棉球,體積為1.5cm1.5cm1.5cm,拔針時能同時按壓皮膚及血管壁上的2個針眼,比臨床上使用的棉簽大,效果好,病人容易接受。中等力度按壓5分鐘,是逐漸選擇的。為了給病人選擇按壓時間,我們先在自己身上做了實驗,1分鐘時,打開按壓針眼和3分鐘打開按壓針眼仍有少量滲血,5分鐘打開按壓針眼,完全閉合,沒有任何滲血。
3.4減少肢體甩動,使靜脈閉全效果鞏固。門診病人輸液拔針后,回家或單位后還能進行正常的活動,所以囑病人1小時內(nèi),盡量減少接受輸液肢體的上下左右甩動,其目的是減靜脈系統(tǒng)血流壓力的突變,防止由于血管壓力的突變,再次沖開剛剛閉合的針眼,膠布固定1小時,可利用膠布的兩旁拉力,對針眼及周圍形成局部向下的壓力,保護針眼進一步閉合。
參考文獻
[1]余愛珍,基礎(chǔ)護理學(xué)(第2版)[M],南京:江蘇科學(xué)技術(shù)出版社,1994.96
[2]劉薇群,一種新的靜脈穿刺后拔針法及其應(yīng)用研究[5],實用護理雜志,1998.14(9)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