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视频在线播放,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|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搬运

當(dāng)前位置: 首頁 >> 健康教育 >> 用藥指南

白梅花

責(zé)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3-12-10 08:05:19 瀏覽次數(shù):

  【出處】《綱目》

  【拼音名】BáiMéiHuā

  【別名】綠萼梅(《綱目拾遺》),綠梅花(《藥材學(xué)》)。

 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梅的花蕾。1~2月間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,攤置席上,曬干。雨天可用炭火烘干。

  【性狀】

  干燥花蕾,呈圓球形,直徑4~8毫米,基部常帶有小梗。苞片3~4層,褐色鱗片狀。苞片內(nèi)有萼片5枚,淡黃褐色,微帶綠色,卵圓形,覆瓦狀排列,基部與花托愈合。花瓣5枚或多數(shù),白色或黃白色,緊緊相抱。花瓣內(nèi)包含許多黃色絲狀的雄蕊。中心有一枚雌蕊,子房呈卵形而有細(xì)長的花柱。質(zhì)輕。氣香,味淡而澀。以花勻凈、完整、含苞未放、萼綠花白、氣味清香者為佳。主產(chǎn)江蘇、浙江等地。

  花冠紅色者,稱為紅梅花,形態(tài)與白梅花相似,但較白梅花稍大,花冠淡紅色,重瓣,萼紅褐色。主產(chǎn)四川、湖北等地。但藥用以白梅花為主,紅梅花則較少使用。

  【化學(xué)成份】花蕾含揮發(fā)油,主要為苯甲醛、異丁香油酚、苯甲酸。

  【性味】

  酸澀,平。

  ①《綱目》:微酸,澀,無毒。

  ②《百草鏡》:性寒。

  ③《食物宜忌》:味酸,澀,性平。

  ④《飲片新參》:苦微甘。

  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再新》:入肝、肺二經(jīng)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

  舒肝,和胃,化痰。治梅核氣,肝胃氣痛,食欲不振,頭暈,瘰疬。

  ①《本草原始》:清頭目,利肺氣,去痰壅滯上熱。

  ②《百草鏡》:開胃散郁。煮粥食,助清陽之氣上升。

  ③《綱目拾遺》:安神定魂,解痘毒。

  ④《飲片新參》:紅梅花清肝解郁,治頭目痛;綠萼梅乎肝和胃,止脘痛,頭暈,進飲食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8~1.5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敷貼。

  【附方】

  ①治咽部梗塞感(但無陽性體征):綠萼梅二錢,橘餅二個。煎服。(蘇醫(yī)《中草藥手冊》)

  ②治唇上生瘡:白梅瓣貼之,如開裂出血者即止。(《赤水玄珠》)

  ③治瘰疬:雞蛋開一孔,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,封口,飯上蒸熱,去梅花食蛋,每日一枚,股七日。(《綱目拾遺》)

  ④預(yù)稀痘疹:每年臘月清晨,摘帶露綠萼梅蕊一百朵,加上白糖,搗成小餅,令食之。(王玷桂《不藥良方》)

  ⑤治疽已出未出,不起不發(fā),隱在皮膚,并治麻癥斑癥:梅花一兩,桃仁、辰砂、甘草各二錢,絲瓜五錢。為末,每服五分,參蘇湯下。(《赤水玄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