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视频在线播放,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|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搬运

當前位置: 首頁 >> 健康教育 >> 用藥指南

艾納香

責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4-02-19 08:05:40 瀏覽次數(shù):

  【別名】大風(fēng)艾、牛耳艾、大風(fēng)葉、紫再楓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再風(fēng)艾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大艾、大楓草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大骨風(fēng)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大黃草(《中藥志》),大毛藥(《貴州植藥調(diào)查》),冰片艾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
 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葉及嫩枝。全年可采,但以秋季采的質(zhì)量較好。采后曬干。

  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木質(zhì)草本,高1~3米,全體密被黃色絨毛或絹毛,揉碎時有冰片香氣。葉互生;葉片橢圓形或矩圓狀披針形,長10~17厘米,寬1.2~2.5厘米,先端尖,基部狹窄,下延呈葉柄狀,或近深裂,邊緣具不規(guī)則鋸齒,兩面密被茸毛。頭狀花序頂生,傘房狀;總苞片數(shù)輪,外輪較內(nèi)輪短;管狀花黃色,異形,緣花雌性,盤花兩性,先端5裂;聚藥雄蕊5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頭2裂,線狀。瘦果具10棱,冠毛淡白色。花期3~5月。果期9~10月。

  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廣西及貴州有栽培。

  【性狀】干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,邊緣具細鋸齒,上面灰綠色,略粗糙,被短毛,下面密被白色長絹毛,嫩葉兩面均密被銀色長絹毛,葉脈帶黃色,下面突出較顯;葉柄半圓形,密被短毛。葉質(zhì)脆,易碎。

  【藥理作用】其提取物注射于動物可引起血壓下降,血管擴張,抑制交感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,可用于興奮、失眠或高血壓患者。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,但較茶葉浸劑為弱。其揮發(fā)油可制龍腦,參見龍腦條。

  【性味】

  辛、苦,溫。

  ①《海藥本草》:溫平。

  ②《開寶本草》:味甘,溫,無毒。

  ③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味苦,性溫。

  ④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辛,溫。

  【功能主治】

  溫中活血,祛風(fēng)除濕,殺蟲。治寒濕瀉痢,腹痛腸鳴,腫脹,筋骨疼痛,跌打損傷,癬瘡。

  ①《本草拾遺》:主癬。

  ②《海藥本草》:主傷寒五泄,心腹注氣,下寸白,止腸鳴;燒之辟溫疫。

  ③《開寶本草》:去惡氣,殺蟲。主腹冷泄痢。

  ④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祛風(fēng)消腫,活血除濕。治跌打,敷酒風(fēng)腳。

  ⑤《嶺南采藥錄》:療四肢骨痛。

  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。煎湯,3~6錢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
  【附方】

  ①治腫脹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炎:大風(fēng)艾、蓖麻葉、石菖蒲。煮水洗。(《廣東中藥》)

  ②治蛇傷口不合:大風(fēng)艾同鹿耳翎敷。(《本草求原》)

  ③治跌打損傷,瘡癤癰腫,皮膚瘙癢:大風(fēng)艾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。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
  【備注】本植物的根(艾納香根)、葉片的加工品(艾片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