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馬追
責(zé)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5-01-09 08:00:00 瀏覽次數(shù):

【中藥名】野馬追 yemazhui
【別名】尖佩蘭、佩蘭、白頭婆。
【英文名】Eupatorii Lindleyani Herba。
【來源】菊科植物輪葉澤蘭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。株高50~100厘米。嫩莖和葉均密被細(xì)軟毛。葉對生,無柄或近無柄,線狀披針形、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3~10厘米,寬1~2厘米,3裂或不裂,兩面粗糙無毛或下面沿脈有細(xì)柔毛及黃色腺點,邊緣有疏鋸齒,基出3脈。頭狀花序,多數(shù),在莖頂排列成傘房狀,總苞鐘狀,苞片淡綠色或帶紫紅色,頂端急尖,頭狀花序含5朵筒狀兩性花,花淡紫色或白色,長約4毫米。廋果,長約2毫米,黑色或暗褐色,有腺毛,冠毛1層,白色,長約4毫米。花期7~9月,果期8~10月。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山坡、草地、溪旁、沙地。廣泛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華東各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花初開時采割,曬干。
【藥材性狀】莖呈圓柱形,長30~90cm,直徑0.2~0.5cm;表面黃綠色或紫褐色,有縱棱,密被灰白色茸毛;質(zhì)硬,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,髓部白色。葉對生,無柄;葉片多皺縮,展平后葉片3全裂,似輪生,裂片條狀披針形,中間裂片較長;先端鈍圓,邊緣具疏鋸齒,上表面綠褐色,下表面黃綠色,兩面被毛,有腺點。頭狀花序頂生。氣微,葉味苦、澀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平,味苦。歸肺經(jīng)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化痰止咳平喘。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量30~60克,治療于慢性支氣管炎、痰多咳嗽氣喘。
【主要成分】含揮發(fā)油、生物堿、香豆素、金絲桃苷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尚不明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