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视频在线播放,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|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搬运

當前位置: 首頁 >> 健康教育 >> 用藥指南

苦木

責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5-01-29 08:00:09 瀏覽次數(shù):

  【中藥名】苦木 kumu
  【別名】黃楝瓣樹、狗膽木、苦木霜、苦膽木、熊膽樹、黃楝樹。
  【英文名】Picrasmae Ramulus Et Folium。
  【來源】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,a quassioides(D.Don)Benn.的干燥枝和葉。
 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,高7~10m。樹皮有苦味,紫棕色,平滑,有灰色斑紋。單數(shù)羽狀復葉瓦生,小葉9~15,葉卵狀披針形或寬卵形,長4~10cm,寬2~4.5cm,先端銳尖,基部楔形,偏斜(除頂生小葉外),邊緣有鈍鋸齒,葉兩面無毛,但下面脈上幼時有柔毛。花雜性異株。聚傘花序腋生,總花梗長,有柔毛,花黃綠色,簇生,雄花萼片4~5,背面有細毛,花瓣4~5,卵形或寬卵形,與萼片對生,雄蕊4~5。雌花較雄花小,雌花萼片,花瓣與雄花相等,心皮4~5。核果倒卵形,成熟時藍綠色至紅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8~9月。
  【產地分布】生于海拔1400~3200米的樹木中。分布于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貴州、四川、西藏、云南。
  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二季采收,干燥。
  【藥材性狀】枝呈圓柱形,長短不一,直徑0.5~2cm;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,有細密的縱紋和多數(shù)點狀皮孔;質脆,易折斷,斷面不平整,淡黃色,嫩枝色較淺且髓部較大。葉為單數(shù)羽狀復葉,易脫落;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,近無柄,長4~16cm,寬1.5~6cm;先端銳尖,基部偏斜或稍圓,邊緣具鈍齒;兩面通常綠色,有的下表面淡紫紅色,沿中脈有柔毛。氣微,味極苦。
 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寒,味苦。歸肺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。
  【功效與作用】 清熱解毒,祛濕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。
  【臨床應用】用量6-15g,大劑量30g,煎湯內服,或入丸、散,外用:適量,煎水洗;研末撒或調敷;或浸酒搽。用治風熱感冒,咽喉腫痛,濕熱瀉痢,濕疹,瘡癤,蛇蟲咬傷。
  【主要成分】莖含苦木堿,樹干含苦木素,嫩枝含(24Z)-27-羥基-3-氧代-7,24-甘遂二烯-21-醛, (24Z)-27-羥基-7,24-甘遂二烯-3-酮, (24Z)-3 -氧代-3 -高-27-羥基-7,24-甘遂二烯-3-酮,(24Z)-27-羥基-3-氧代-7,24-甘遂二烯-21-酸甲酯,(24Z)-7,24-甘遂二烯-3β 27-二醇,(24Z)-3β27-二羥基-7,24-甘遂二烯-21-醛。此外,還含有苦樹素甙A、B。
  【使用禁忌】有小毒,內服不宜過量,孕婦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