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视频在线播放,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|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搬运

當前位置: 首頁 >> 健康教育 >> 用藥指南

手足口病

責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8-09-26 10:18:13 瀏覽次數(shù):

  近幾年國內(nèi)對手足口病防治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,特別是國內(nèi)自主研發(fā)和推廣了EV-A71疫苗的接種,使重癥手足口病的發(fā)病率和病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

  國家衛(wèi)健委組織專家出臺了最新版《手足口病診療指南(2018年版)》的指南。

  手足口病的定義

  手足口病(HFMD)是由腸道病毒(EV)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。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(CV)A組4~7、9、10、16型和B組1~3、5型,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71型(EV-A71)等,其中以CV-A16和EV-A71最為常見,重癥及死亡病例多由EV-A71所致。

  手足囗病是以手、足、口腔、臀部皮膚皰疹為主要臨床特征,有周期性流行的趨勢;該病在夏秋季比較常見;以3歲或3歲以下嬰幼兒手足口病發(fā)病率最高,并且能夠引起局部流行。

  手足口病的癥狀

  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現(xiàn)為發(fā)熱,手、足、口、臀等部位出疹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癥狀。部分病例僅表現(xiàn)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,個別病例可無皮疹。

  典型皮疹:表現(xiàn)為斑丘疹、丘疹、皰疹。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,皰疹內(nèi)液體較少,不疼不癢,皮疹恢復時不結痂、不留疤。

  不典型皮疹:通常小、厚、硬、少,有時可見瘀點、瘀斑。某些型別腸道病毒如CV-A6和CV-A10所致皮損嚴重,皮疹可表現(xiàn)為大皰樣改變,伴疼痛及癢感,且不限于手、足、口部位。

  傳染源

  手足口病患兒和手足口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,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。腸道病毒在濕熱的環(huán)境下容易生存,且可通過感染者的糞便、咽喉分泌物、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。

  傳播途徑

  可通過密切接觸或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。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絹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內(nèi)衣等引起感染;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。

  易感人群

 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嬰幼兒和兒童,以學齡前兒童以及5歲以下兒童為主。因此家里有寶寶正在上幼兒園的,要特別注意!

  手足口病的治療

  注意隔離,避免交叉感染;清淡飲食;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。積極控制高熱,體溫超過38.5℃的患兒,采用物理降溫(溫水擦浴、使用退熱貼等)或應用退熱藥物治療。

  常用退熱藥物有: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(兩次用藥的最短間隔時間為6小時)。保持患兒安靜。

  患兒需要及時止驚、保持呼吸道通暢(必要時吸氧)、注意營養(yǎng)支持、維持水、電解質(zhì)平衡。

  預防措施 15字要訣

  手 吃熟食 喝開水 常通風 曬太陽

  良好的個人衛(wèi)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。勤洗手,不要讓兒童喝生水,吃生冷食物。兒童玩具和常接觸到的物品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。避免兒童與患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。

  如果寶寶確診患了手足口病,一旦出現(xiàn)精神差、嗜睡、吸吮無力、易驚、頭痛、嘔吐、煩躁、肢體抖動、肌無力、頸項強直;心率和呼吸增快、出冷汗、四肢末梢發(fā)涼、皮膚發(fā)花、血壓升高;呼吸急促、口唇紫紺、咳粉紅色泡沫痰或血性液體、抽搐、嚴重意識障礙等癥狀時,一定要及時帶他們?nèi)フ?guī)醫(yī)院治療!


轉(zhuǎn)自原創(chuàng)徐金梅 揚州大學附屬醫(yī)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