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视频在线播放,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|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搬运

當前位置: 首頁 >> 健康教育 >> 醫(yī)藥資訊

藥訊:常用中藥藥引的作用

責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2-11-16 09:22:02 瀏覽次數(shù):

 

 

(第四十八期)

 

 


梅州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藥劑科主辦      20121116

 

《藥學服務》

 

常用中藥藥引的作用

 

藥引大多具有藥源豐富、容易尋覓、質(zhì)地新鮮等特點,可適應辨證施治、靈活用藥的需要。用量應遵醫(yī)囑,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。常用的藥引用法如下:

生姜:有散風寒、暖腸胃、止嘔的作用。治療風寒外感、胃寒嘔吐等癥的多種中成藥,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丸等,可取生姜35(915),水煎取湯送服。

蘆根:以鮮者為佳,有清熱、生津、止渴、止嘔的作用。適于外感風熱或痘疹初起者。用蘆根1015克,煎湯送服銀翹解毒片、小兒回春丹效佳。

鹽:能引藥入腎,故補腎藥(主要是滋補腎陰的藥物)如大補陰丸、六味地黃丸等,宜用淡鹽水送服。一般用食鹽兩克,加250毫升水溶化即可。

米湯:能保護胃氣,某些治療腸胃疾患的苦寒性藥物,如更衣丸,宜用大米湯送服,香連丸宜用小米湯送服。用時取煮飯時之湯汁,不拘濃淡及用量。

紅糖:具活血散寒補益的作用,治療婦科虛寒、血虛諸癥的中成藥可用紅糖水送服,每次用量為50克。

藕汁:能清熱止血,如用鮮藕汁送服十灰散,止血效果更好。取鮮藕洗凈、切碎,加涼開水少許共搗爛,用紗布裹擠壓取汁,每次用半杯(100毫升)

蔥白:具有通陽散寒助發(fā)汗的作用。治療外感風寒,可取蔥白23根切碎,煎水送服荊防敗毒丸等藥。

黃酒或白酒:酒性辛熱,功能通行經(jīng)絡,發(fā)散風寒。治風寒濕痹、腰腿肩臂疼痛、血寒閉經(jīng)及產(chǎn)后諸疾、跌打損傷和瘡癰初起、寒疝等的中成藥,如活絡丸、跌打丸等,都可用溫酒送服。常用量為黃酒2550毫升,白酒酌減,亦可根據(jù)性別、體質(zhì)、酒量等情況調(diào)整用量。

此外,潤肺止咳的蜂蜜,補脾和胃的大棗,清熱利尿的竹茹、燈心草等也可作藥引,有助于發(fā)揮藥物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