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 訊:感冒用藥
藥 訊
(第一百二十期)
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藥劑科主辦 2018年11月5日
《用藥知識》
感冒用藥
秋季,秋高氣爽,空氣宜人,但秋季氣候干燥,早、晚溫差較大,忽冷忽熱。如果平日身體素質稍差的人在這時就會出現(xiàn)問題,最常見的就是感冒。您了解感冒的幾種類型嗎?秋季如何做到預防保健及出現(xiàn)癥狀時如何治療呢?
1、感冒的類型及簡單自用藥推薦
清涕痰稀怕冷型:鼻塞流清涕、打噴嚏、咽癢但不痛,若兼有咳嗽、痰清稀色白,惡寒(怕冷,多穿衣服也不能完全緩解),不出汗、頭痛、全身肢節(jié)酸痛,病因可能是風寒。這時可選用含荊芥、紫蘇葉、蔥白、生姜、防風、羌活等藥物的中成藥。比如感冒清熱顆粒、荊防沖劑、感冒軟膠囊、傷風停膠囊等。
濁涕痰黏口渴型:自覺發(fā)熱(不一定體溫高),稍感惡寒或不惡寒,頭痛、鼻塞、流濁涕、口干口渴喜飲水、小便黃、咽喉紅腫疼痛,咳出的痰白色黏稠或發(fā) 黃,病因可能是風熱。這時應采取辛涼解表、清肺透邪的方法。可選用含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淡竹葉、薄荷、牛蒡子、蘆根、黃芩等成分的中成藥。例如銀翹解 毒顆粒、羚翹解毒丸、雙黃連口服液、復方雙花口服液、清熱解毒口服液、板藍根顆粒、柴銀口服液等。
表寒里熱綜合型:有惡寒、無汗、頭身疼痛等風寒癥狀,還可表現(xiàn)為心煩口渴、咽痛、咳嗽、痰白色黏稠或發(fā)黃,小便黃、大便干等內熱癥狀,可能是表寒里熱綜合型,這一型很常見。這類患者開始由于受涼表現(xiàn)為風寒感冒的癥狀,經過幾天風寒入里化熱了,而外表的風寒還沒有完全驅散,可以形成表寒里熱;平素體熱的人,感受了風寒,也可以表現(xiàn)為表寒里熱。治療這型感冒,既要解表散寒,又要清解里熱。可以在服用感冒清熱顆粒等疏散風寒藥的同時,適當配合一些板藍根沖劑、雙黃連口服液等清除體內的積熱。
熱重復雜流感型:流感癥狀會比普通感冒重,而且更復雜,體溫會比較高,且同時期會有很多病人表現(xiàn)出相似的癥狀,呈現(xiàn)出流行性的特點。可以選用金花清感顆粒或連花清瘟膠囊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自服藥物一至兩天癥狀沒有明顯改善,應及時就醫(yī)。有慢性病者、老人如果對用藥有疑問,最好先咨詢醫(yī)生或藥師。
2、感冒的預防及保健
膳食方面:多喝水,宜食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蔬菜、瓜果。同時常用蔥、大蒜、姜、食醋亦有預防作用。
起居方面:注意氣候變化,隨時增減衣服,避免受涼;保持居室空氣流通、新鮮;勤曬被褥。
運動方面:加強運動及鍛煉,經常用冷水洗臉,增強體質。注意和患者保持距離,減少感染機會。感冒高發(fā)季節(jié)適當服用預防藥物,如冬季用貫眾、紫蘇、荊芥等。流行廣泛時用板藍根、大青葉、款冬花、金銀花。
自我預防:可擦耳輪每日2次(擦熱為止);點按迎香、合谷,每穴3-5分鐘,以局部酸脹、皮膚微紅為度,每日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