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雪芹妙用甲魚治貧血
責(zé)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4-05-09 08:05:04 瀏覽次數(shù):
鱉,俗稱甲魚,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人們食用時,往往隨手丟棄甲殼,殊不知,鱉與鱉甲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,關(guān)于用鱉治病還流傳一段故事。
清代小說家曹雪芹不僅著有《紅樓夢》,而且深諳中醫(yī)藥理論。有一天曹雪芹見到一位面黃肌瘦的大嫂,這位大嫂結(jié)婚兩年,近來經(jīng)水逾期,整天頭昏眼花,心悸心慌,肢冷畏寒,泛泛欲吐,診脈辨證為氣血兩虛、早孕少榮,治當(dāng)以補益氣血保胎元之法。遂將自己配制的丸藥給其包了一包,囑其每日服兩次,每次服10丸。這位大嫂服用半個月后,食欲大增,面色逐漸紅潤,八個月后生了一個胖小子。大嫂的丈夫問他用的是什么靈丹妙藥。曹雪芹笑著說道:“此藥名為‘定黃靈’,制法非常簡單,取一只重約二斤的活甲魚,洗凈不去內(nèi)臟,用繩子縛住,放在陰陽瓦上焙干,一邊焙,一邊用刷子蘸上煉制蜂蜜,直至把甲魚焙脆,再研為細末,煉蜜為丸如梧子大即成。”大嫂的丈夫聽后十分高興,回去以后也用此方治好了不少貧血的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