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视频在线播放,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|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搬运

當前位置: 首頁 >> 健康教育 >> 中醫(yī)知識

臘月冬日好吃鲞

責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4-12-25 08:00:03 瀏覽次數:

  北風漸起,浙東南沿海的好多人家,又開始忙著做魚鲞了。

  鲞,上“美”下“魚”。明朝文人張自烈的《正字通》如此解釋:“諸魚干者皆為鲞。”雖然有《紅樓夢》中“茄鲞”等廣泛用于腌臘食品的說法,但一般還是通指腌臘的魚干。

  知名度最高的黃魚鲞,據說和吳王闔閭有關。吳王追擊夷人入海,對峙近月而不得勝,糧草告罄無法補充,吳王焚香祈天之時,一大波黃魚逐漸靠近,吳人捕撈而食,三軍饑勞頓解。及至得勝回朝,吳王大宴群臣,回想海魚之味,詢問屬下“東海所余之魚何在?”回稟:“余者曝干載歸。”吳王再嘗,干魚之美猶勝鮮魚。于是命名為“鲞”。現今黃魚因濫捕而致魚獲大減,尋常人家制作魚鲞,更多的是鰻鲞和米魚鲞。

  我的家鄉(xiāng)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(zhèn),享有“魚鲞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,從選料到剖、腌、洗、晾、包,制作魚鲞的每道工序都有嚴格要求。最通常的辦法就是加鹽晾干。取魚自尾部下刀,沿背脊至頭部剖開,取出內臟,洗凈血跡,加鹽(一般是25%~30%鹽)腌漬兩三天,再用清水漂淡后置于空曠風口處晾干,鲞簾要有一定的傾斜度,利于滴水、朝陽、迎風,并要注意魚鲞的晾曬程度和日照變化,兩面翻轉以避免魚鲞變味或者和鲞簾貼肉。

  制作好的魚鲞,食用十分方便。清代袁枚在《隨園食單》中記載:“肉軟而鮮肥,生時拆之,便可當做小菜。”魚鲞實乃佐粥下飯良品。欲食之,可取一段清水浸潤至軟,上鍋隔水蒸熟,稍冷卻后,蘸醬姜醋味便已鮮美無比。

  魚鲞不僅美味好吃,而且營養(yǎng)價值高,具有開胃、生津、下火、養(yǎng)血等功效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鲞性不熱,且無脂不膩,故無熱中之患,而消食,理腸胃也。”溫嶺習俗,女子出嫁后產子,娘家要送滋補營養(yǎng)品(俗稱“送月禮”),魚鲞就是其中常備的送禮佳品,本地各企事業(yè)單位年底送禮也常選魚鲞。可見,臘月冬日,正是食用魚鲞的最好時候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