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视频在线播放,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|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_51吃瓜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搬运

當(dāng)前位置: 首頁 >> 健康教育 >> 中醫(yī)知識

“足跟痛”那些事

責(zé)任編輯:梅州市第二中醫(yī)醫(yī)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8-12-18 11:16:07 瀏覽次數(shù):

blob.png

  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可見足對于人體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全世界有10% 的人被“足跟痛”所困擾,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,以足跟腫脹、麻木疼痛、局部壓痛、行走困難為特征。足跟痛最常見在早晨起床落地的時間第―、二步最痛,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緩解為特點的腳跟疼痛。一些人有持久性足跟痛,只要足跟著地或行走,足跟底就疼痛難忍。而“足底筋膜炎”是引起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。足底筋膜炎是引起我們足疼最常見的一種疾病,它是指足跟和足底部分纖維組織出現(xiàn)的這種慢性無菌性炎癥,是由足跟著地時反復(fù)高張力刺激足底筋膜的起點造成輕微的撕裂,引起囊腔狀的退行性改變。

  足底筋膜炎可見于各種人群,主要包括長期站立的人,如運動員、長跑者,體重指數(shù)(BMI)大于30、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。

blob.png

  足跟痛在中醫(yī)學(xué)屬于“骨痹”范疇,從中醫(yī)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屬骨痹的一種,多因肝腎陰虛,感受寒邪,故而氣血難以運行至下肢末端的足跟部則發(fā)生足跟痛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(yī)學(xué)家朱丹溪在《丹溪心法》中稱之為“足跟痛”。足跟痛主要分以下三種證型。

  一、氣滯血瘀型:各種原因?qū)е戮植垦芯徛鲅铚}絡(luò)被阻,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,且痛有定處,疼痛拒按,行走受限。

  二、肝腎不足型:肝腎及其分支別絡(luò)繞跟部行走,肝主筋、主藏血,而腎主骨、主藏精、精生髓。年老之體,肝腎不足,精血虧虛,經(jīng)脈失充,則筋失所養(yǎng),骨失所主,骨萎筋弛,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、隱痛、乏力,疼痛喜按,觸之痛減。

  三、寒凝血瘀型:氣血運行緩慢,復(fù)感寒邪,寒主凝滯、主收引,致使經(jīng)絡(luò)被阻、氣血凝滯不通而痛,疼痛拒按,喜熱怕涼。


  如何治療


  一、充分休息,限制步行、跑步等活動。

  這并不意味著不活動,而是要適量運動,以不引起疼痛為宜。患者應(yīng)選擇鞋底不是太軟,即有一定限度的軟底鞋子,可保護足底韌帶.患者充分休息并選擇合適的鞋子,避免穿高跟鞋。


  二、推拿

  以局部的推拿,揉點,搖抖等手法,取穴有足三里,太溪,照海,提拿跟腱,被屈足踝等溫補的手法配合治療。患者可每天做足底筋膜練習(xí),用雙手搬住前部足掌用力向腳面方向彎曲,使腳底筋膜受到牽拉,這個動作每次要持續(xù)1-3分鐘。

blob.png

  三、毫火針療法

  取太溪穴滋補腎陰,跟痛穴(合谷后一寸)通經(jīng)止痛,配穴申脈調(diào)理局部氣血,疏通經(jīng)絡(luò),大鐘調(diào)氣補腎,仆參舒筋健骨。火針尖燒至通紅時對準(zhǔn)穴位,刺入2-4毫米,快刺疾出,每次做2-3個穴間隔三天火針一次,連針5次為一個療程。

blob.png

 

  四、艾灸療法

  采取溫和灸的方法選取太溪、照海、申脈、昆侖、涌泉、仆參等穴位,每次20分鐘,每天1次或早晚各灸1次,7天為1個療程,可連續(xù)灸3個療程。


  五、藥物治療

  1.非甾體類抗炎鎮(zhèn)痛藥物治療和局部封閉治療等,主要用于緩解癥狀。

  2.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藥進行外敷、足浴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