泄瀉(脾腎陽虛、水濕運化失職之泄瀉)
患者姓名: 溫某某 性別:女性 年齡:66歲
就診日期: 2020年12月17日 發(fā)病節(jié)氣:大雪
主訴: 反復解黃色爛便1月。
現(xiàn)病史:患者因5年前開始反復出現(xiàn)右脅痛,在外院(三甲醫(yī)院)診斷:1.重疊綜合征;2.自身免疫性肝炎;3.膽汁淤積性肝硬化。口服強的松、硫唑嘌呤等藥物治療。腹瀉已1月,常因受冷、飲食不慎而反復發(fā)作,曾多次就診服用中藥、西藥抗生素治療,雖有好轉(zhuǎn),但停藥后很快復發(fā),難以治愈。診見:面色萎黃,倦怠乏力,口渴,納差,大便稀溏,日4~5次,小便清長。舌淡,苔薄膩,脈細。
既往史:否認結(jié)核等傳染病史。
過敏史: 否認藥物、食物過敏史。
體格檢查: T:36.2℃ P:88次/分 R:20次/分 Bp:110/70mmHg 神清神疲,形體適中,查體合作。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。心率88次/分,律齊,各瓣膜聽診區(qū)未聞及病理性雜音。腹軟,無壓痛,無反跳痛,肝脾肋下未捫及,腸鳴音5-6次/分,雙腎區(qū)無叩擊痛。脊柱四肢無畸形,雙下肢無浮腫。
中醫(yī)診斷: 泄瀉
證候診斷:脾腎陽虛、水濕運化失職之泄瀉
治法:健脾補腎化濕
處方:四君子湯合四神丸加減:
黨參20克 炒白術(shù)15克 茯苓15克 山藥15 克 芡實15克
補骨脂8克 肉豆蔻5克 吳茱萸5克 五味子6 克
焦山楂6克 焦麥芽15克 藿香10克 炙甘草8 克
日1劑,7劑,加水500ml,煎取200ml,溫服。
二診:病人服藥7劑,精神好轉(zhuǎn),大便次數(shù)減少,日2次,大便性狀較前成形,納食增加。舌淡,苔薄白,脈細。處方對癥,上方加干姜5克以加強溫中之效。5劑,水煎服。
心得體會:《景岳全書 泄瀉》“泄瀉之本,無不由于脾胃”。脾胃虛弱所以不能腐熟水谷,輸布精微,除脾胃本身之外,同時亦需賴腎陽之溫煦,"腎為胃關(guān),開竅于二陰,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主,今腎中陽氣不足,則命門火衰,陰虛盛極之時,即令人洞瀉不止也。泄瀉日久,脾虛益甚,脾胃虛弱不能運化精微,聚水成濕, "濕盛則濡瀉" ,所以健脾補腎化濕為主要治則。
整理者:謝愛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