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舒成省名中醫(yī)醫(yī)案
患者姓名:劉某某 性別:男 年齡:75歲
就診日期:2017年7月12日
患者因痰多,吞咽梗阻感二月余于2017年6月中旬至外院就診,診斷為“食道癌”并予放化療治療,并準備行手術治療,但出現(xiàn)發(fā)熱,體溫38.0℃左右,咳嗽,痰多色白,神疲乏力,轉呼吸內(nèi)科予抗感染治療七天,效果欠佳,仍發(fā)熱,體溫每天波動于37.2℃-38.2℃之間,神疲,乏力,納差,喜臥床,乃自行出院,尋求中醫(yī)治療。
既往史:否認高血壓病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史,否認肝炎、結核病史
過敏史:否認藥物、食物過敏史
體格檢查:T:37.9℃ P:102次/分 R:24次/分 Bp:110/70mmHg 神清神疲,面色少華,言語清晰,對答切題,查體合作,口唇、四末無紫紺。舌淡紅,苔薄白,脈數(shù)。全身皮膚、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,淺表淋巴結未捫及。頭顱無畸形,五官正,雙瞳孔等圓等大,直徑約2.5mm,對光反射存。咽喉無紅腫。頸軟,氣管居中,甲狀腺無腫大,頸靜脈無充盈。胸廓對稱,雙肺呼吸音清,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。心率102次/分,律齊,各瓣膜聽診區(qū)未聞及病理性雜音。腹軟,無壓痛及反跳痛,肝脾肋下未捫及,腸鳴音存,雙腎區(qū)無叩擊痛。脊柱四肢無畸形,雙下肢無浮腫。四肢肌力、肌張力正常,生理性神經(jīng)反射存,未引出病理神經(jīng)反射。
輔助檢查:曾在外院行胃鏡示食道癌。
中醫(yī)診斷:噎膈
證候診斷:氣虛痰瘀阻絡
西醫(yī)診斷:食道癌
治法:治以化痰祛瘀,佐以益氣健脾
處方:地骨皮10 陳皮6 竹茹10 法半夏10
重樓10 龜板15(先煎) 炙甘草10 前胡10
鱉甲15(先煎) 茯苓15 白術15 杏仁10
三劑,日一劑,水煎服。
復診:服藥后發(fā)熱已退,精神好轉,但仍痰多,乏力,無嘔吐等,上藥去地骨皮,加山慈菇10。
山慈菇10 陳皮6 竹茹10 法半夏10
重樓10 龜板15(先煎) 炙甘草10 前胡10
鱉甲15(先煎) 茯苓15 白術15 杏仁10
三劑,日一劑,水煎服。
三診:精神明顯好轉,能自行電單車來診,目前表現(xiàn)神疲,痰多,予加益氣健脾化痰,清熱解毒藥物,具體如下:
黨參30 黃芪15 山慈菇10 重樓15
炙甘草10 陳皮6 法夏10 茯苓15
白術15 龜板15(先煎) 鱉甲15(先煎)
三劑,日一劑,水煎服。
心得體會:噎膈之發(fā)生,多由憂思傷脾,脾傷則氣結,以致運化失調(diào),津液不布,聚而成痰。惱怒傷肝,肝傷則氣郁,使疏泄失職,血行不暢,積而成瘀,痰瘀阻塞食道。飲食難以下行,久之精微不能生化,津液日益干涸,上下不得流通,而成噎膈,本病日久,多表現(xiàn)為虛實夾雜之證,主要表現(xiàn)為痰瘀交阻而正氣虧虛,治療當權衡正虛與邪實之輕重緩急,或扶正為主,兼以祛邪,或祛邪為主,而兼以扶正,或扶正與祛邪并重,在疾病的不同階段,當根據(jù)病情選擇方法。
腫瘤的治療,多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,加入一些現(xiàn)代醫(yī)學證實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,如本方中加入山慈菇、重樓、鱉甲等,本具有清熱解毒,消腫散結之功效,現(xiàn)代研究亦證實其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治療作用。